蓝天白云,风吹稻田,芒种刚过,又到了农忙六月天,平坦无垠的勐海县勐遮坝子和勐混坝子里,勤劳的傣家人正在田里劳作,呈现出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
在这广阔天地间,有一群“飞手”正操作着植保无人机,仰望天空,运用手中的设备轻松指挥植保无人机喷洒药物、投放化肥等作业。随着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进步,昔日“高大上”的植保无人机,如今已悄然进入西双版纳的田间地头,助力农业生产“加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翅膀”。
刘哲豪:新农人的乡村振兴梦
和同事从货车上卸下几十斤重的植保无人机,放置在田地边,往播撒系统中加入化肥,打开手持设备、设置参数、规划路线……一番操作后,勐遮镇“90”后新农人刘哲豪手指在屏幕上点击启动,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快速转动螺旋桨,“呼”的一声从地面腾空而起,按照设定的航线迅速飞进稻田上空,化肥喷洒而下,均匀而精准。
见到刘哲豪时,他正忙着操作一台植保无人机为稻田施肥。自从成为一名“飞手”,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操作了多少次起飞和降落。
2017年第一次接触“飞防植保”这个新兴行业后,刘哲豪敏锐地发现,未来,专业化的农业服务将是一片蓝海。说干就干,他花了近8万元买了一套大疆MG-1S植保机,并到昆明参加飞手培训,取得了资格证,随后和3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成立了西双版纳云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周边的村寨提供飞防植保等业务。
刚开始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时,附近村民都会过来围观,觉得很新鲜,但也有人担心植保无人机用水少、飞的快、喷洒量小,害怕达不到人工的喷洒效果,对植保无人机的防控效果褒贬不一。
面对质疑,刘哲豪用实践向大家证明植保无人机的好处。“原来,60亩地至少需要请3个工人背着药桶一天才能喷完,而且请工也难,人工打药还容易出现重喷漏喷等问题。我用无人机的话最多两个小时就能喷完,在用药方面上可以节省20%到30%的用药量,速度均匀,航线整齐,不用担心会重喷漏喷。天气好的话,一部无人机一天可以作业300多亩稻田。”很快,无人机飞防的事就在周边传开了,公司业务不断增加,刘哲豪还成为“飞机教练”,前前后后培训出十多位“飞手”。
如今,刘哲豪的公司发展由小到大,有植保无人机15套、运输车辆4台,15名员工中多是“90”后“00”后,从2017年至今累计作业面积大约40万亩,分别在水稻、甘蔗、玉米、果树等开展作业,服务价格从10元到40元一亩不等,不仅服务州内各个乡镇,还延伸到昭通等地,成为全州飞防业务公司的先行者。
“飞手”的工作看似酷炫,但植保飞防不同于航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飞手”,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能飞行、会维修、懂农业等,起早贪黑、风餐露宿、风吹日晒更是家常便饭,但刘哲豪这样的新农人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们正用小小的努力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哪里需要就飞到哪里,我们在田埂上挥洒着汗水,在天空中放飞着梦想,农村也有我们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广阔天地。”刘哲豪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从面朝黄土到仰望蓝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像刘哲豪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多,他们正挥洒汗水、信心满满,书写着新时代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