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政策好,我又多种了几十亩地。”看着带着设备来的专业人员,种粮大户姚吉鸣满是笑。6月24日上午,双清区渡头桥镇新渡村的水稻田上空飞起了四架植保无人机。调配药水、预设区域、起飞喷洒……伴随着“嗡嗡”的振翼声,植保无人机在葱绿的水稻田中往返,雾状的药水精准地喷洒在水稻上。四架植保无人机共同作业,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91亩稻田的喷洒工作。
“如果人工喷洒,我至少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姚吉鸣站在田坎上,兴奋地说。植保无人机飞入田间,帮助农民提高劳作效率,降低劳作强度,从根本上解决稻谷农药残留、农残超标问题,保障水稻安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从源头上控制农药及废弃物的污染,保护产地环境和农民的身体健康,减少农业污染。
“多种粮,种好粮,就要从虫口抢粮。”看着喷洒药水的四架植保无人机,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谭红龙非常高兴。据谭红龙介绍,在2021年时,双清区就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全区6000多亩的农田进行了喷洒。今年,植保无人机预计将完成两万亩次的喷洒工作,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中国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田就不能荒。”为鼓励农田种植,减少荒田,双清区鼓励农田向种粮大户流转,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为提高种粮大户种植的积极性,年初新渡村新修了灌溉水渠和蓄水池,打通了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从耕田到育秧再到收割的全过程,引入了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进行规模化的机械种田。农户不懂技术,就请相关农业专家到现场进行培训、帮扶。农户要购买和使用水稻生产机械,在国家补贴之外,双清区给予二次补贴。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之下,全区种粮大户由去年的13户增加到今年的21户,种植面积占全区的40%,辐射带动了种粮散户的发展。在大户集中育秧的同时,为散户提供质优价廉的秧苗,带动了全区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农户们拥有了先进的农耕设备,再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既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土地抛荒,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基础,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近年来,双清区将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目前已完成3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植保无人机和农机设备的使用,为推进全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有效地助推农业提质增效,使之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金饭碗”“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