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客在公园用板凳将低空飞行无人机拍在地上”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为什么会造成无人机“乱飞”呢?无人机“乱飞”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随着人们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游戏、娱乐等的需求越来越大,无人机已经形成了消费热。据民航局统计,目前我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约83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千万小时量级,其中民用无人机占主导地位。在无人机市场蓬勃发展,玩家越来越多的同时,“乱飞”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无人机“乱飞”可能伴随着偷窥、偷拍等行为,甚至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个人信息权等权益,可能对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乃至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可能扰乱企事业单位办公秩序,可能妨碍民用、军用航空器正常飞行~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商业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等法律规范主要针对民用经营性无人机,对于民用非经营性无人机,即个人用于拍摄和娱乐的无人机,除了部分地方出台了一些管理规定外,全国层面的法律规制和监管还存在空白。那民用“自娱自乐型”无人机该怎么学习了解飞行相关法律法规呢?
依法规范无人机飞行和管理行为,治理无人机“乱飞”问题,符合无人机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立法监管部门应在广泛调研、充分收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地方管理经验,尽快制定民用“娱乐”无人机管理规范——可参照机动车管理模式,完善无人机管理机制,提高无人机准飞门槛,实行一机一码标识,要求无人机玩家办理无人机“行驶证”和“驾驶证”,并把无人机每次飞行的时间、区域、航线和高度等相关参数报备相关部门。管理条例应进一步明确禁飞和限飞的情形和范围,划定无人机的飞行底线和边界,对无人机乱飞给予监管措施、失信惩戒措施和法律责任。空中未来考无人机行驶证和驾驶证。
让无人机玩家持证上岗!用完善的法律规范为无人机设置“法治导航”,让商家和玩家有法可依、有路可走、看清责任、心中有数,这对提高无人机飞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