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宝应县广洋湖镇桥头村西大圩的稻田上空,2架植保无人机依次起飞,通过地面遥控正在有序喷洒农药。
“别看这无人机体型娇小,每架重量才15千克,但功能强大,一次可负载20到25公斤农药,在低空喷洒农药,5到7分钟可完成近30亩地的作业,相当人工效率的50到60倍。”正在操作植保无人机的广洋湖镇严桥村村民刘青松皮肤黝黑,汗珠挂满了额头。提起植保无人机,他精气神十足。
今年43岁的刘青松,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头脑灵活,开过理发店和运输车辆,2018年春节过后,他帮种田大户拖肥料到田间时,看到10多人背着喷雾器在喷洒农药,1人每天最多喷洒15亩地,如果遇到病虫害爆发时期,种植面积大的承包户根本来不及进行病虫害防治,刘青松便萌发了购买植保无人机的念头。
说干就干,当年5月,经过培训的刘青松花了5.6万元购买了一台无人机。“记得第一次作业,那场面太让人震撼了,1000多亩小麦,2天时间就搞定了,轻轻松松地就为我赚了买无人机后的第一桶金,而且引来了很多父老乡亲前来观看,很多人请我为他们种植的庄稼喷酒农药,当初买了无人机后能不能挣到钱是自己最担心的事,那个时候也放下心了。”刘青松回忆说。
“人工喷药存在药物喷洒不均匀、漏喷、重喷、防治人员安全等问题,而运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就解决了这些烦恼。”提起植保无人机的好处,刘青松说起来很是专业:“植保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农作物的穿透性,防治更加精准、高效。此外,远距离遥控操作,避免了工作人员直接暴露于高温天气和农药下的弊端,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
由于诚实守信,刘青松利用无人机实施病虫害防治作业的声誉在全镇乃至外县市传开了,有需求的客户都主动找上门。随着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他联络了县里其他有无人机的朋友,一起组建了“飞防群”,遇到特大面积的种植户,他在群里招呼一声,一起集中为客户提供防治服务,效率更高。
“今年5月,我又花了6万多元购买了一台大功率的无人撒肥机,通过低空飞、强风吹,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施肥伤苗的矛盾,特别是荷藕施肥,用人工难以下田,而且肥料难以全部落下水,采用无人机撒肥后,受到了荷藕种植户的欢迎,业务应接不暇。”刘青松说。
由于刘青松收费价格合理,从购机到现在,防治面积稳定在2万多亩,除去其他杂用开支,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赚到了钱,刘青松也不忘回馈社会,不仅免费为村里的困难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而且长期雇佣村里无收入来源的农民,帮助就业,教授他们病虫害防治技能。
“我想继续探索使用植保无人机播种水稻等技术,希望通过学到的知识,把农民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刘青松表示,将继续钻研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