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8 日上午,在车流沸腾的滨海大道沙河东立交上空约 40 米处,一架小小的无人机正在飞行盘旋。立交桥下不远处的绿化带旁,一名身穿制服的交通执法员和一名 " 飞手 " 正在监控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依靠 5G 技术传回的清晰画面,执法员能清晰看到桥梁的每一处细节,精确至厘米处。这就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率先在南山试点的无人机+5G 道路巡查技术。依托该技术,无人机 " 巡路员 " 能随时上天入地,检查桥梁、边坡、涵洞等交通基础设施,遇到道路桥梁塌陷等紧急情况,还能通过远程后台,实时观测现场情况,及时应对险情。
▲无人机巡路。
无人机 " 钻 " 进立交桥下,查出桥墩混凝土剥落问题
18 日上午,在沙河东立交现场感受了一把无人机监测道路的实况。由于沙河东立交桥周边是住宅区,遮挡物较多。此次巡查桥梁,飞手采用了小型无人机进行人工灵活操控,无人机可抵近桥梁,进行精确观测。
飞机起飞后,大约以 20 米 / 秒的速度在桥梁上空飞行,随后逐渐降低,最后钻进梁柱之间仔细检查。经过巡查,初步发现桥墩伸缩缝处隐帽梁挡板存在局部混凝土剥落问题,病害宽度为 0.6 米,长为 1.2 米,需剔除松动混凝土并采用混凝土或砂浆进行修补加固。
▲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
据现场飞手介绍,结合双目视觉技术和 ToF 传感器技术,无人机能准确感知定位和避障。此外,在电池热替换、IP45 等级防护等技术加持后,无人机可在任意时间、地形等条件下(除恶劣天气外),以最大 23m/s 飞行速度前往目的地,无间断开展桥梁边坡巡查工作,风险几乎为零。
桥梁、边坡巡查尤为需要无人机,省时又省力
巡查现场,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徐丹告诉记者,道路设施巡查和市民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如果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生坍塌等安全事故将严重危害市民人身安全和社会发展。
▲无人机抵近桥梁检查。
" 目前,深圳采用的传统人工巡查方式存在工作量大、巡查结果不够精确、效率低、定点拍照取证困难等问题。尤其是边坡和立交,人工日常巡查远距离只靠肉眼难以精确识别问题,近距离攀爬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南山交通管理局率先创新采用无人机开展市政道路设施巡查试点工作。"
▲工作人员查看无人机巡路实时传输清晰巡查图像。
那么无人机巡查有何优势呢?据徐丹介绍,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简单高效,无需像传统人工巡查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无人机只要在道路结构工程指导下提前设置飞行轨迹参数,即可自动巡查。" 比如滨海沙河东立交 A 匝道,总长约 301 米,如果采用传统人工精确巡检至少需工作人员 4 名,总需时约 2-3 天才能完成,而现在通过无人机巡查,只需要 1 人 1 台无人机,用时约 2-3 小时即可完成。"
▲无人机巡查提升监管效率。
除了道路巡查,其实,桥梁边坡巡查才是无人机 " 大显身手 " 之地。徐丹表示,这是道路巡查中人工流程最为繁琐的一项,巡查目标离地 50 米以上需封闭车道,并架设设备、借助桥检车进行作业,成本高、效率低、危险系数高、且难以获取准确的病害数据。通过无人机巡查,在专业工程师指导设定飞行轨迹参数后,就能快速响应," 随叫随飞 "。比如沿沙河西路(百旺花卉市场路段)边坡巡查,全过程仅需约 20 分钟,大量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还能帮助巡查员规避危险环境。
5G 实时传输清晰画面,后台建模精确至厘米
除了巡路快,还能巡路准!利用 5G 技术保障精确度是无人机的另一大优势。由于深圳已覆盖 5G 技术,无人机加装了 5G 模块。结合 5G 技术数据传输速率快、网络延迟低等特点,可实时获取高清影像,并通过对视角、方位等在线调整 , 实现全方位、多视角、无盲区监控,实现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 " 前端哨兵 " 功能,辅助后台工程师对紧急病害快速识别定位。
▲工作人员根据无人机回传的实时影像通过 3D 建模还原路况。
获取高清影响后,再通过图片拟合模拟功能,可实现边坡、桥梁等结构三维仿真建模,建立虚拟现实模型。通过后台工程师逐一校对,输出病害数量及厘米级尺寸、长度、高差、面积等数据。比如边坡坍塌范围、排水沟堵塞情况等,进行无死角、厘米级定位,为后续准确、高效修复病害提供数据支撑。
南山管理局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研讨 " 无人机 +5G" 技术成为道路设施巡查及应急快速巡查的重要辅助手段的可行性,深挖无人机在道路设施巡查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无人机巡查技术、优化软硬件,以及普及使用的可行性。同时,探讨无人机自动机坪、AI 识别等新兴技术在道路巡查的运用,争取实现无人机无人值守自动巡查,进一步提高道路设施巡查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和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