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警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请系好安全带……”
5月18日中午12:30,杭州市下城区的绍兴路和德胜路辅路交叉口上空,传来了一阵阵的预警提醒语音。一些等待红绿灯的司机抬头发现,原来是一架无人机发出的语音信号。
从去年9月起,杭州交警部门就积极推行“大脑+手脚”的警务组织模式、“情报+行动”的警务运行机制,以“空地结合”的方式,探索构建“空中巡区”:建制成立警用无人机中队(正科级),配置8名警力,购置6架无人机(后续计划再购置14架),建立12个“空中巡区”,通过无人机高空巡查、喊话预警、空地打击,应用于交通违法多发点段、事故拥堵后方路段、疲劳驾驶预警等多个实战应用场景,构筑起第三道无人机“空巡区”。
“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战中不断调整模式。”杭州交警快速路大队无人机中队副中队长蒋波介绍了这支“无人机巡逻队”在六个场景下的应用——
一是对高架和高速公路进行预警。
“有时,高速公路的导流带上会停着一辆警车,亮着警灯。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预警方式。”蒋波说,事实上,警车容易淹没在车流之中,而且往往要开到100—200米处,驾驶员才看得见它,对于刹车制动距离较长的大货车而言,就失去了预警意义。而无人机可以发射1—2公里左右的激光,同时装载了一副LED屏,显示一个醒目的红色“慢”字,提醒过往司机安全行驶。
二是通过空中巡查对道路事故和违法行为进行快速处置。
“一般,我们会先查看电子地图,哪里红了?无人机就朝哪儿飞过去,它实时拍摄的视频和图像会第一时间同步给指挥室。”蒋波透露,在一些车流密集路段,连警用摩托也需花费较长时间抵达事故地点,而无人机就可以迅速到场,给出引导指令,有效疏散现场车辆。
三是可以通过“空地结合”的模式进行违法打击。
“前些天,有人在高速上开过了头,不愿绕行,竟然逆行变道,被无人机抓了个正着。”蒋波透露,还有一些“老司机”懂得如何熟练躲避被查,这个时候无人机就展示出震慑作用,对于实线变道、开车打手机等交通违法行为,能够第一时间精准喊话教育并进行实时取证,让“老司机”哑口无言。
四是勘查事故时提升处置效率。
蒋波介绍,比如,无人机可以360°零盲区拍摄现场照片,“比人的动作快多了。”
五是实时督查施工路段,对该区域是否需要加强管理进行辅助分析。
比如,施工单位是否按规范施工?措施是否到位?指挥人员是否到岗尽职?最近杭州绕城龙坞段正在施工,无人机几乎每天都在施工段附近来回巡逻、重点勘查。
六是常态化维护道路状况。
比如,地面标线是否合理?无人机可以从空中俯瞰动态全貌,以定期长时间拍摄的方式,获取道路第一手信息、提供给相关中队。
这支无人机中队自1月份开展实战以来,共投放190架次,高空巡查300余次(每次巡逻时长为7—8小时),事故拥堵预警120余次,引导事故撤离30余次,违法“空地结合”打击1400余起。杭州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道路状况千变万化,无人机巡逻队也将继续在实战中探索更为高效的警务处置模式,为“数字治堵”提供更优路径。